河马

当孩子交了坏朋友,妈妈要怎么做,一本


我有个女性朋友,人长得挺漂亮的,不知为何就有点自卑。别人稍微对她好一分,她就要十倍地回报。夫妻关系也是,她老公明明对她很一般,她却巴心巴肺地对他好。

后来处得熟稔了,她告诉我,小的时候她家管得很严。父母对她交友“审核”很严格,学习不好的不能一起玩,肮脏邋遢的不能一起玩,家里条件差的不能一起玩……几乎啥都能成为她父母挑剔人家的原因。

所以她就没什么朋友,等到了高中住校,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她已经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了。这姑娘潜意识总觉得别人不会喜欢她,所以只要接受到一丁点儿善意就要不停地回报,自己累,别人也累。所以哪怕她天天在宿舍里打扫卫生,包掉所有杂务,也总是不受室友待见。

她的老公是她的初恋。旁人劝她再看看,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她不听,哪怕发现那个男的跟别人暧昧,仍一心一意地付出,相亲也不肯去。而且可能小的时候管得太严,大了在婚事上倒是坚定得很,父母也拿她没辙,就这么嫁了。

我替她总结就是她对建立一段关系太没有安全感。根子就在父母小时候对她交友干涉太过上,导致她一方面不会跟人相处,另一方面总是害怕关系破裂。这造成了她既不会主动交朋友,交了朋友又不会主动抽离。

为人父母者,往往恨不得把孩子度保护起来,不受到一点点伤害。就像这个女朋友的父母,初衷也是希望孩子别交到“坏朋友”。可是这个“坏”往往是父母自定义的。爱抢东西算不算坏?爱打人算不算坏?邋遢卫生习惯不好算不算坏?喜欢“人来疯”算不算坏?

父母定义“坏”的范围越广,把孩子保护的越好,孩子就越是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将来有一天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就越是没办法正常社交。

关于这个问题,我偶然间看到一本有趣的绘本,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种启发,那就是比阿特丽斯·申克·德·雷尼尔斯的《我能带个朋友吗?》,这是年凯迪克金奖获奖绘本。所有不准孩子同这个朋友交往,那个朋友一起玩的父母都应该看一看这本童书。

表面上看,这本书写了国王和王后邀请小男孩来做客,一次又一次带小动物朋友来做客的故事。其实仔细看看就会知道,绝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谁是国王和王后?这本书的秘密都藏在图里。虽然文字上一直在说国王和王后邀请小男孩喝茶,吃点心,参加各种活动,实际上看图就能很直观的感觉到,国王和王后就是男孩的爸爸妈妈。

第一、身为国王和王后啥也不干,每天都请小男孩吃饭。

第二、仔细看书里国王和王后的插图,其中有国王撑着两只手,帮王后卷毛线的,有国王和王后一起荡秋千的,还有他俩一起钓鱼的。

这种生活化的细节无不彰显了所谓的国王和王后就是普普通通的夫妻。翻到最后一页,答案更是昭然若揭,国王和王后拥抱着小男孩,毫无疑问,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一家三口。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爸爸妈妈画成国王和王后,把在家吃饭变成做客呢?带过孩子都知道,小孩在四五岁的时候,都会幻想父母无所不能,这个时候如果他接触了童话,很自然地就会把爸爸妈妈带入国王和王后的角色,把自己带入到王子、公主的角色。

我女儿从四岁开始,就册封我做女王,经过我屡次拒绝,她决定撸起袖子自己上,所以每次有人问,小姑娘你将来要做啥?她都特自豪地说:“我将来要做女王!”我好说歹说,娃才明白中国已经没有女王这种职业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跟我打听,哪个国家还有国王和女王。亲爱的,总有一天你会理解,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所以比阿特丽斯这样写,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把平凡无奇的故事变得好玩、有趣起来。

我们再来看看小男孩带的都是什么样的朋友。表面上看,男孩带回来的都是动物,但其实这背后也隐藏着作者的小心思。

周日,男孩带回的是长颈鹿,长颈鹿代表着长相奇特的小伙伴,它的脖子太长,个子也太高。有时候班里有那么一两个长相有点“特殊”的小朋友,有时候是太胖,有时候是别的。孩子们不会掩饰,常常对他们侧目。

女儿学校里有个白化病的小朋友,一开始孩子们总是忍不住看他。一学年下来好多了。想来这是因为爸爸妈妈们都像国王和王后一样善良,能够若无其事地对待他们。不注视,不同情,这是与特殊孩子相处最好的办法。

周一,小男孩带回的是河马。看图片,会看到河马是把一整个爪子拍在蛋糕里的,国王眉头紧皱。这明显是个举止粗鲁,不爱干净的朋友。

我曾亲眼见过那种鼻涕吊了三尺长,吸呀吸呀吸不回去,最后一撸袖子全擦衣服上的小孩。一般幼儿园比较多见。这都是河马型的小朋友。

周二,小男孩带来了一群猴子。它们穿着奇装异服,在窗帘上荡来荡去,挂在王宫的水晶灯上,把东西都吃个精光,还有只小猴子爬到了国王的头上。国王和王后表情明显不那么愉快。

小猴子就属于调皮捣蛋的小朋友,这种类型的小孩还蛮普通的。过年走亲戚遇到穿着鞋子在人家床上蹦的,把主人家抽屉翻得一塌糊涂的,逮着什么东西非要要的熊孩子基本都是这一类型的。颇令人头大,还不太好说。

周三,小男孩带来了大象,这一位倒没什么怪怪的举动,只是因为体型太大,国王发愁要让它坐到哪里。最后提议大家一起坐到大象的背上用餐。这个比较隐晦,它暗指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小朋友。比如有个前同事家的小孩,对花生过敏,每次来我都要非常小心地去甄别含花生的食物。

周四,小男孩带回的朋友是一群狮子。狮子们倒是啥也没干,可是揭下面具一看,这么多狮子,这画面好有冲击力呀!虽然这些狮子并没有啃了国王、王后的胳膊做加餐,但这明显是指比较暴力的小朋友嘛。

周五,来的是一只会吹小号的海狮,国王陪着一起快乐地吹奏。这种类型不是“坏朋友”,而是比“坏朋友”更令小朋友恐惧的“别人家的孩子”。海狮都快靠到王后身边了。

这种情况在生活里经常遇见,当孩子的学霸同学来家里做客,爸爸妈妈乐得脸上开了花,对人家孩子嘘寒问暖地劲头比对自己娃都亲热。其实这也不是合适的教育之道,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比较功利,甚至产生如果这个朋友做了爸爸妈妈的孩子,爸妈一定会更高兴的念头。

好在国王并没有偏心,而是陪着孩子们一起玩,不但同样给了小男孩吹奏表演的机会,更难得的是还自己亲自吹了一曲。

基本上以上六种涵盖了你家娃所能结交的全部奇奇怪怪的朋友类型。再来看看国王和王后是怎样做的呢?他们真的是一对极有智慧的父母,不管小男孩带回来的朋友是啥样的,不管小伙伴给他们带来多大的麻烦,留下满地狼藉,只要小男孩开口,他们总是笑眯眯地答应,仿佛前天招待的不是河马、狮子、猴子一样。

真正的安全感

类似书里国王和王后的态度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交友安全感。他会了解到无论他交什么样的朋友,父母都不会干涉,还会给予支持。这种无条件地支持甚至不需要孩子真的带了各种奇出怪样的朋友回来试探,只要给孩子读绘本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再联想到我的那个受气包朋友,假如她小的时候父母对她交朋友不是一味地干涉。又或者跟她一起读绘本,告诉她像小猴子那样调皮的朋友虽然爸爸妈妈不喜欢,但她可以试着交往看看。那么她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故事的最后,国王和王后被动物朋友们邀请到了动物园,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这个结局也有其深刻的寓意在里面。那就是当你和你的孩子对周围的人释放出善意,就一定会收获到美好的回报。

这个可爱的绘本无形中给父母和孩子都上了一课,告诉人们世界是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它,就能得到什么样的回馈。如果希望孩子宽容大气,处世从容,交游广阔,那么就接纳他的朋友吧!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褒贬孩子的朋友,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fz/128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