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HEY·新学期·三连一下吧~编者语
声明:本公号资源均用于公益分享,由工作室教师搜集、整理、汇总、整合、编写,采各家之所长,意在将最实用、最优质的资源集中分享给大家。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整体解读
文/辽阳市白塔区普化小学秦嘉誉一、单元整体分析
《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是4篇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4篇故事指向一个主题——“改变”。有因为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如《青蛙卖泥塘》;有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的,如《小毛虫》;而《蜘蛛开店》《大象的耳朵》则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有关“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安排,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先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借助这些图片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玲玲的画》引导学生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大禹治水》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句子,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本单元教学要依托已有的基础,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讲述故事,不遗漏重要的内容。
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
课文: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3个字、3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能分角色表演《青蛙卖泥塘》。
3.能画出大象的话,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能借助提示讲《蜘蛛开店》《小毛虫》的故事;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生活,说出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理解;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语文园地七:
1.认识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3.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4.发现“又、土”等字作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作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
5.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6.自主阅读《月亮姑娘作衣裳》,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三、单元重难点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蜘蛛开店》一课,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小毛虫》一课,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词句讲故事;《青蛙卖泥塘》一课,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故事,这些都体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建议
1.识字
《大象的耳朵》一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建议结合故事情境分组识记,再在朗读指导、理解运用的过程中随文巩固。“似、扇”是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加以区分。“似”:相似;似的。“扇”:扇子、电扇;扇风。将“耷”和“竖”放到一起,对比识记,效果比较好。先引导学生认读“耷”,再组词“耷拉”,接着问答:“谁的耳朵耷拉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最后出示大象的图片,体会“耷”的意思。认读“竖”,再组词“竖着”,接着问答:“谁的耳朵竖着?”“小兔子的耳朵竖着。”最后出示兔子的图片,体会“竖”的意思。学习“咦、舞、痛、烦”。“咦”,结合课堂现场的情况,说:“咦,……”渗透“咦”是表示惊奇、惊异的意思。联系词语“跳舞”,接着问答:“谁会跳舞?”“我会跳舞!”指导读词。结合动作做扶住额头、捂住心口状,指导认读词语“头痛”“心烦”;让学生试着做做难受的表情。出示“竹竿”的图片,认识“竹竿”。竹竿是竹子做成的,所以“竿”上面是竹字头。
《蜘蛛开店》一课要求会认15个生字,字音方面,“罩”是翘舌音、“匆”是平舌音、“颈”是后鼻韵母,学生不容易读准,可借助认识的同音字读准,如照一罩,葱一匆;也可同形近字的读音进行比较,如使劲、长颈鹿。“工夫”的“夫”,注的是本音,在“工夫”这个词语中应变调读轻声。要依据生字本身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看图片识记。“罩、颈、袜”这3个字,可以组成“口罩、长颈鹿、袜子”3个词语,结合相关事物的图片来识记字形。动作演示识记。“蹲、换”这2个字,可以表演“蹲下”“换礼物”的动作来识记,也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记。联系语境识记。将生字组成词识记,如“夫”可以组词“丈夫、夫人、农夫、工夫”;“店、顾”这2个字,可以组成“商店、顾客”2个词语,然后说一句话,如:“商店里来了一位顾客。商店里挤满了顾客。”“寂、寞、编、蜈、蚣”这5个字,可以组成“寂寞、编织、蜈蚣”3个词语,同时利用偏旁相同的特点识记。联系熟字识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如寸——付、大——夫、叔——寂;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如葱——匆;也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如唤——换、劲——颈、遍——编。
《青蛙卖泥塘》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字形较复杂,建议结合故事情境分组识字,再在朗读指导、理解运用的过程中复习巩固。(1)读课题后,可让学生就课题质疑:青蛙为什么卖泥塘?青蛙是怎样卖泥塘的?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谁来买泥塘?在这里,质疑的过程既是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过程,也是反复认读“卖”字的过程。同时,可以出示“卖泥塘”“买泥塘”两个词卡,让学生辨认。还可以就课文内容提问:谁卖泥塘?青蛙卖泥塘。谁来买泥塘?小动物来买泥塘。这样,将“卖”和“买”这对意思相反的词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准确识记“卖”字。(2)初读课文之后,创设故事情境,在读词中认读生字。故事情境: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几个钱搬到城里去住。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了一块牌子。出示“烂泥塘、牌子”让学生认读,提示“牌子”的“子”读轻声。出示“采集”“播撒”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的情景,出示“绿茵茵”一词让学生认读。提问:青蛙还做了些什么事?出示“灌水”“栽树”两个词让学生认读。引语:泥塘里灌足了水以后,都可以在水里游泳了!出示“游泳”一词让学生认读。(3)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识字。“愣”字,可以放在词语“愣住”中识读,第十一自然段中的“……”,省略了青蛙想说但是还没有说出口的话:进城方便、安全、快捷。这里还盖了一所漂亮的房子,住着可舒服了……那青蛙为什么愣住了呢?因为他想到: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4)学习课文之后,还可以通过组词、读词等方式,巩固识字。
《小毛虫》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挪”声母是“n”,可在组词练读中读准字音。“挣”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在“挣脱”一词中读四声。要提醒学生读准确。多音字“尽”,课文中出现了两种读音组成的词语,在“尽管”中读三声,在“尽心竭力”中读四声,要重点指导读正确。还可联系生活或旧知拓展词语:尽快、尽早;尽情、筋疲力尽。鼓励学生观察生字特点,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还要注意生字的复现巩固。如偏旁归类识记、与形近字对比识记、创设语境,复现巩固。
2.写字
《大象的耳朵》一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都是合体字,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比例和关键笔画。上下结何的字“安、最”都是上窄下宽,“安、最”中间一横比较长。左右结构的字“慢、根”都是左窄右宽,注意竖心旁的笔顺和“木”字作偏旁时的字形变化。半包围结构的字“扇、痛、遇”要注意包围部分撇或捺要写舒展。
《蜘蛛开店》一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包括1个独体字和8个合体字。“定、完、商”是上下结构,“决、终、期”是左右结构,其中“决、终”是左窄右宽,“期”左右等宽。“店”是左上包围结构,“围”是全包围结构。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同一类字在书写上的异同点。
《青蛙卖泥塘》一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左右结构的字有“蛙、籽、破、搬、倒”,其中“籽”左右等宽,“蛙、破、搬、倒”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卖、泉”,都是上小下大;“应”是半包围结构,笔顺先外后内,“广”从上、左包围里面部分。
《小毛虫》一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整、怎”是上下结构,“怎”是上窄下宽,“整”是上宽下窄。“抽、纺、织、编、消”是左右结构,注意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宽窄比例。“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左上部分要写得宽,“巾”要写得窄。要注意的关键笔画,“纺、织、编”右边的撇要越过竖中线穿插到“纟”下;“消”中“月”第一笔撇变为竖;“整”中“束”末笔捺变成点。
3.朗读指导
《大象的耳朵》一课,要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和人物的对话。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一是要读好问句,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读出疑问的语气;其次要引导学生分别思考疑问从哪里来,从而指导学生把他们各自的疑问读出来。二是要读好文中的对话,在读好对话的基础上,可进行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蜘蛛开店》这篇童话十分有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本课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体会蜘蛛的想法及心情的变化。(1)读写开店原因的句子。句中的“每天、蹲、等”具体写出了蜘蛛无聊的原因,朗读时,可以强调“每天”,读好长分句中的语意停顿,还应重读两个“好”字,表达出蜘蛛心中的抱怨。(2)读写蜘蛛“想卖什么”的句子。从蜘蛛“想”的内容来看,其实他压根儿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到底卖什么,所以朗读的时候,要强调“就、还是”,“吧”要读得又轻又短,体现蜘蛛的决定很随意、很草率。“很简单”3个字可略加重语气,以便与后面相反的结果形成对比,产生幽默的效果。(3)读描写“顾客来了”的句子。顾客来了,蜘蛛很高兴,因此两个句子中的“顾客来了”可以读得轻快一些。第一句重读“河马”,读出沉重、失望的语气。第二句稍稍重读“只见”,重点强调“不见”。“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要读出惊讶的语气,“正对着蜘蛛笑呢”可以读出长颈鹿的可爱与顽皮。第三句要读好句中的感叹号,可以重读句子中的“竟是”,强调“四十二只脚”,读出顾客的出人意料。(4)读写蜘蛛编织情况和最后结局的句子。读前两个句子,一是可以重读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整天、一个星期”,读出编织时间的漫长;二是可以强调“好难织啊、织啊织”,重读“好”,语速略慢,读出编织过程的艰难。第三个句子包含两处转折,读第一处“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语速可以稍稍放慢,表现神秘感;读第二处“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语速可稍稍加快,读出匆忙与害怕的感觉。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角色众多。教学时,抓住角色语言,读出对话的语气,是朗读指导的重点。其他部分朗读时,语调可以平缓一些,读出讲故事时叙述的语气。(1)指导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青蛙第一次卖泥塘,可以让学生直接模拟青蛙,帮着青蛙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喽”,把前半句读得稍长一点儿;抓住“!”,把后半句读得短促一点儿。老牛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比较慢条斯理的。“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挺舒服”,在老牛眼里,泥塘只是个小水坑,但是想到可以在里面打滚,老牛觉得很舒服,这是老牛说的泥塘的优点。听了老牛说的话,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就能”,读出青蛙迫切想把泥塘卖出去的心理。抓住“采集、播撒”两个动词,读出青蛙为卖泥塘做的第一件事﹣种了草。“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泥塘的样子,感受泥塘的变化。(2)指导朗读第六至八自然段。青蛙第二次卖泥塘。因行文结构与第一次相同,重点指导内容不同之处即可。野鸭说话简洁,读的时候可以稍快一点儿。“这地方好是好”,这是野鸭说的泥塘的优点。“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这是野鸭提出的泥塘的缺点——水太少。抓住“就是”,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3)指导朗读第九至十自然段。青蛙继续卖泥塘,可重点指导第十自然段。根据文意,朗读时应强调小鸟、蝴蝶、小兔等小动物的名称以及他们指出的缺的东西。听了小动物说的话,青蛙继续改造泥塘。重点指导读他又做的事情,抓住“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子”4个词语,强调青蛙为卖泥塘还做了很多事。(4)指导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这段话写了青蛙的吆喝,以及青蛙吆喝时突然产生的想法。青蛙的吆喝,内容具体、生动,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1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