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沿河马脑村长出ldquo黑玛瑙rd


三月春光好,田间地头忙。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草木开始萌发新的生命,广袤田野里,村民辛勤耕耘,播种无限希望;产业基地上,工人积极工作,铺展壮丽乡村振兴画卷。走进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马脑村玛瑙生态智慧农场黑木耳基地,工人们正忙着采收黑木耳,阵阵欢笑声,荡漾在土家山乡田间地头。附近村民推着小车来到基地旁摆摊,喇叭里不断叫着:酥食、米皮……“韬韬支书,你又要‘请客’啊?”村民付远香口中的“韬韬支书”是官舟镇马脑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冉韬。“今天基地上有好多人,我请你们吃酥食。”说着,冉韬便走向小摊,不一会儿,手中提着十多个袋子,分发给村民。“韬韬支书太好了,每次来都要请我们吃东西。”一排排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黑木耳,付远香拿起菌棒,熟练地采摘,她对记者说:“在基地上班,一天有80元,一个月下来能拿到多元,村里面对我们也很关心,六十多岁了,可以照顾孙子,还能打工挣钱。”据介绍,该基地采取“公司+智慧农场+村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占地面积亩,每年排栽黑木耳万棒,一年能采收春秋两季,每季可排栽黑木耳60万棒,每棒可采摘4到6次,实现年总产值万余元,可带动周边务工人员多人。此外,黑木耳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排棒到采摘都需要大量用工。去年,仅劳务费就支付了余万元,不仅带动马脑村村民增收致富,还让附近村村民就近就业。田淑香告诉记者,上个月,她拿了元的工资,家属生病需要买药,还向老板预支了元。63岁的田淑香是移民搬迁户,年搬到官舟镇和舟社区移民安置点。“天还没亮,把孙子安排进学校后,就从安置点出发,要走一个多小时,可以到基地准时上班。”。和黑木耳基地相比,马脑村村委会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推土机轰轰隆隆地响,文化墙、文化活动广场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了加快示范点创建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我们坚持村委会与村民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做好群众庭院改造、垃圾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马脑村第一书记田雷说。据悉,马脑村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为契机,以西南菌菇产业集群示范村为发展定位,打造以“黑木耳+”与“荷花+小龙虾”为主,水稻、玉米、花椒、茭白、葡萄等产业为辅的特色田园乡村。官舟镇人大主席杨建军说,在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被占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村庄安全的情况下,马脑村正在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以现有物流企业为核心,探索“特色产业+农村物流”模式,引导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共同发展电子商务,培育马脑村自有电商品牌,新增大型停车场、公厕、活动广场、滨水木栈道、拓宽道路、道路护栏、文化活动中心、防洪项目、消防项目、景观路、茭白冷链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荷花+小龙虾”、村级物流网点、图书馆扩建、黑木耳养殖场、休闲、垂钓、游泳、加工坊、物流仓储、卫生站扩建等,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带动效应,让村庄更加秀丽,让村民更加富裕。(陈智华)

监制:何海滨

总编:侯天江

审核:杨洪

编辑:蔡苑

微沿河

沿河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117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