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河马很少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它的存在对生


“存在即有用”这句话适用于地球上的任何动物,包括我们讨厌的蚊子,因为蚊子虽然吸血,但是它们在夏秋两季庞大的生物量为许多食虫类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即便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也是许多鱼类和水生动物的美餐。

河马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河马一天就能吃掉多公斤的杂草,还喜欢攻击其他动物,并且它们还很少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但是它们在非洲的生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下河马对生态的作用。

河马对植物的调控作用

河马是一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哺乳动物,而且与大多数的陆生哺乳动物不同,河马一天有约16个小时是待在水中的,这是因为河马体型庞大、四肢短小,成年河马的平均体重在1.4吨左右,这些重量压在四条小短腿上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而在水中,水的浮力能够减轻四肢的压力,同时河马体表几乎无毛,而它又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动物,这就使得它们的皮肤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就会干裂,因此,河马通常白天待在水中,只有在夜里才上岸去觅食。

河马体型庞大,食量也很大,它们一天能吃掉至少公斤的植物,而这些植物有超过90%来自于河岸的草丛,剩下的则来自于水中。河马虽然是一种群居动物,但是在上岸觅食时,它们通常都有各自的领地,而领地的划分是通过粪便来标记的,我们在一些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看到河马一边排便一边转动尾巴将粪便打散其实就是一种标记领地的行为。

由于河马的食量比较大,所以它对植物的调控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河马主要在水中生活,觅食地也是在岸边,而有水的地方通常植被茂盛,河马又是水边唯一的一种大型草食性动物,这就使得它们对水体沿岸的植被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同时,河马的部分食物来自于水中,包括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而藻类虽然是水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旦没有动物抑制它们,它们就会泛滥成灾,随着覆盖面积的增大,藻类遮挡了阳光让其他水生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它们会大量的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覆盖水体的恶化,最终形成“死亡区域”。

而河马存在的水体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们通过进食藻类将水生态的平衡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下,其他的水生植物也是如此,因此,河马对于水体内和沿岸植物的抑制作用是生态平衡重要的一环。

河马对动物污染的抑制作用

作为非洲水中“一哥”,河马连鳄鱼都不放在眼里,这除了得益于它庞大的体型外,强大的攻击性也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河马虽然是一种偏植食性的动物,但是它的牙齿结构与大多数食草动物不同,它们有着四根长且粗壮的犬齿,这些犬齿的长度可达半米。

如此长的犬齿还有一个尖锐的末端,配合上河马高达0千克的咬合力,河马能够一口咬死体型相对小一些的鳄鱼,咬死陆生动物斑马、角马更是小菜一碟。虽然河马攻击其他动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动物冒犯了它的领地,但是有时候河马在咬死动物时并不会扔掉,而是吃掉。

没错,河马是会吃肉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不止一次,也不止在一个区域内观察到河马的食肉行为了,只不过,河马很少为了吃肉去捕猎,它们的肉来源通常是水中的浮尸。

众所周知,动物尸体在水中会加快腐烂,同时产生腐胺、尸胺等各种有害物质,同时许多动物死在水中的原因可能是一些传染性的疾病,这就使得许多有害物质会在水中传播,此时就需要“清道夫”来处理掉这些尸体。

在非洲水体中,扮演清道夫角色的不止有鳄鱼和一些肉食性的鱼类,还有河马,它们进食量大,配合上鳄鱼,能够尽快的将大型动物的尸体给分解掉,将其对水体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河马在进食已经腐烂的羚羊

河马粪便的妙用

除了河马本身对生态有积极的作用外,河马的粪便对生态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早在年,一个由多位科学家组成的生态科研小组在非洲进行科考,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和观察,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年在马拉河中都会出现鱼儿离奇大量死亡的现象,为了找出原因,研究小组驻扎在马拉河畔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

在三年内,科研小组一共观测到了13次鱼儿集体死亡的事件,通过分析这些事件,科学家们发现鱼儿的集体死亡是有周期性的,通常是在强降雨之后。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造成鱼儿周期性死亡的罪魁祸首-马拉河上游的河马,马拉河上游生活着约头河马,它们除了偶尔在岸上将粪便打散外,剩下的粪便都是以打散的方式排到了水中,久而久之,河马栖息水体底部就形成了大量的粪便沉积,一旦到了雨季,河水泛滥,流动速度变快,河底的粪便就会被冲刷到下游。

粪便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会大量的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造成下游水体中大量鱼儿因为缺氧而死,同时粪便在分解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有毒物质,这也是一部分鱼儿死亡的原因。

这项研究成果被研究小组于年发表在了《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138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