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开店》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是以基于读熟课文前提下的表达能力训练为重点展开的。
对于以童话故事为体裁编排的单元,根据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文体特点,组织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编演故事”,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故事和寓意的理解。
本单元虽然每一课都有“读故事,讲故事,编演故事”的训练,但编排要求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设计教学环节之前,我们首先要针对本课的助学系统——课后练习题做具体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课后练习第一题“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是一个针对表达练习而设计的题目,目的是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脉络复述故事的表达训练。复述故事的前提是“读好故事”,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第一课时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对文中角色形象、个性初步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每个情节中蜘蛛的心理活动及其支配下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在此基础上完成属于学生不同感受的故事复述。
课后练习第二题是一个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平台,是以文本为依据的故事续编活动,续编的基础是上一环节训练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特别熟悉,对角色性格有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基本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之后开展的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指导学生开展续编故事的活动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做如下指导:
1.续编要遵循原文的体裁,故事情节要在原文的思路下继续展开。
2.叙述中原文的角色的性格特征要随着情节的推进发生变化,但要符合情理。
3.通过续编,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旨。
基于以上分析,《蜘蛛开店》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在示意图的引导下复述故事,梳理故事的脉络。
2.根据画面情节想象蜘蛛的表情、动作、语言,讲出自己的感受。
3.联系生活,以故事情节为依据续编故事,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复述故事的分层次训练。
理清脉络,复述故事设计
任务一:读课文,找信息,了解故事大意。
环节一: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相关信息,把示意图填完整。
1.出示“挖空(kong)式”的课后示意图,要求学生边读文边根据故事内容把空白部分填完整。
2.交流完成任务的方法,并根据提示要求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交流过程中的听、说态度。
设计意图:
1.这是一个读文找信息的“任务驱动式”环节,上课伊始,利用这一环节熟悉故事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对于寻找信息顺序的自我评价,是为了提醒学生读书要认真,有方法。
3.对于交流过程中听、说态度的评价,既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也是在传授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方法。
环节二: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可不可以把示意图示意图分成“先讲蜘蛛开店——再讲它都卖了什么——最后讲都来了谁、蜘蛛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这样的层次讲故事?
2.讨论,明确按下面的层次讲故事:蜘蛛开店——买口罩——河马——买围巾——长颈鹿——买袜子——蜈蚣”。试着自己讲一讲故事
3.按照问题提示分情节、接龙讲故事。
师生接龙:教师讲“蜘蛛开店”这一情节并重点指导先完成“卖口罩给河马”,学生根据练讲“卖围脖给长颈鹿”,自主讲述“卖袜子给蜈蚣”。
生生接龙分情节讲故事。
4.边听故事边评价改进。
设计意图:
1.通过读文讨论理清故事的思路。
2.熟悉故事的内容,练习复述故事。
3.把比较长的故事按情节划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专注地讲好每一个情节。
根据故事结构相似的特点,采取“先扶后放”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
4.在评价中复述,可以及时改进不完善之处,同时便于总结复述的方法。
任务二:讲故事,体会角色感情,了解小动物的特点。
创编讲故事,续编故事设计
环节三:看图讲故事,边讲边讨论。
1.小组合作,选取一个场景边看图边讲故事,分组练习,讨论可以加上什么动作、神态和语言,教师巡视指导。
2.选一个小组示范表演,其他同学边看边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分组分角色表演讲故事。
设计意图:
1.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复述中深入体会角色的做事特点,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初步体会简单思维带来的麻烦。
2.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任务三:根据故事的结尾续编故事。
1.提供下面续编故事的的思路:
蜘蛛会不会给蜈蚣织袜子,如果织,你帮它想个办法。
蜘蛛如果想继续开店,他该怎么写招牌?
如果蜘蛛开店成功了,它会说什么?
2.引导讨论:
蜈蚣的袜子不好织,蜘蛛可不可以寻求帮忙?
写招牌要考虑:能不能只卖一种商品?价钱根据什么来定?
如果顾客很多怎么办?
设计意图:
续编是以故事的结尾为线索展开的,因此,要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续编是在不改变原故事“开店”的情节下展开的,所以,对续写的内容要做适当的引导。
总之,续编故事离不开对文本的把握,只要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把握故事大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1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