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的播出,再加上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跟着大火。这不,最近在江苏卫视热播的《国宝奇旅》受到很多人的热捧。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章剑华的《承载》改编,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一代文人志士护送万余件文物南迁的历史。
今天来科普一下文物是如何打包的?
在剧中提到了点打包方法:借鉴景德镇打包瓷器的方法。
在一次记者对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采访中,也验证了向景德镇学习的历史事实:听我父亲说,为了打好包,还专门请来大古董商号的专家传授方法。对于瓷器,则学习运进宫里还未开封的景德镇瓷器的打包方法。对于这段历史,章剑华还说:“故宫人光打包就用了半年时间,一共装了箱。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要4层:纸、棉花、稻草和木箱,有时外面还要套上个大铁箱。这一步骤保证运输途中无论翻车、进水,损失都微乎其微。”
(整箱打包的文物)
那么现代的文物包装方法是否和当时一样呢?
现代文物的包装需要遵守安全性、科学性和文物的特性等原则。除因残缺严重、保存状态不佳或珍贵的孤品外,其他文物都需科学的包装。其包装材料要充分考虑包装和运输的条件,其目的一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物理破坏,二是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蚀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包装箱和抗侵蚀防护手段。在包装中使用各种缓冲材料和防潮防锈隔热材料。通过这些措施,才尽可能的使文物少受损伤。
文物还是那些文物,包装的方式也大同小异。
我是河马爱吃菜,每天分享一点百科知识。
欢迎大家的交流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1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