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马 > 河马的习性 > 玄奘归国路线考入境口岸是红其拉甫还
当前位置: 河马 > 河马的习性 > 玄奘归国路线考入境口岸是红其拉甫还
(提示:此文仅供茶余饭后消遣,非严肃科考作品)
由于工作的关系,对玄奘取经的路线产生了兴趣,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7年前我刚工作的时候是在伊尔克什坦口岸,这里据考证是玄奘西行取经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现在版图意义上的玄奘“出境地”。
第二:后来因工作调整,我来到卡拉苏口岸工作,旁边是红其拉甫口岸,在听同事介绍的时候说红其拉甫是玄奘取经归来的“入境地”,有“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纪念碑”和据说是“玄奘归国途中休憩的驿站遗址”。
第三:最近在读古丝绸之路相关的书籍,有一本书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而此中的记载却让我对入境口“红其拉甫说”及“明铁盖达坂说”产生了怀疑。作为一个历史门外汉,我竟然怀着莫大的兴趣查阅了很多文字晦涩的资料,试图解开心中之谜。
上图:年10月,我在伊尔克什坦工作期间只身攀爬一古道,照片为相机延时自拍
上图:年,我重返伊尔克什坦口岸,图为中吉边境线77号界碑
我的结论:玄奘的出境口岸是伊尔克什坦,也就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口岸,这一点目前基本没什么争议。关于玄奘的入境口岸,我得出的结论是卡拉苏口岸,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口岸。
阅读到此,我的结论已经出来了:伊尔克什坦出境,卡拉苏入境。
如果您认同这个结论,请直接到底部阅读尾巴蓝字;
如果您质疑我的论证,请仔细阅读全文约字,约需要20分钟。
请将您的质疑意见留言回复我。
以下是我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并结合我多次往返红其拉甫—塔什库尔干—卡拉苏—喀什的亲身经验进行论证的过程。
上图:自喀什出发前往伊尔克什坦途中经过此山,同事告诉我这叫“僧帽山”,据传是玄奘西行取经在此脱下僧帽休息,化而为山。
公元年,唐朝高僧玄奘跟随一支商队回国,从帕米尔高原诸多山口中的一个入境,在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上曲折前行,驻留20多天后,经由一条神秘的道路东下高原,顺利归唐。除了玄奘自撰的一本《大唐西域记》,中国史料对他究竟如何穿越帕米尔无只字片语的记载。
上图:年9月的一天,我有幸拍下卡拉苏口岸与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慕士塔格峰,“日照金山”
上图:年8月,中巴红其拉甫口岸,国门及7号界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此一游了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我们先认识几个名字。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帕米尔,它的英文名字是“Pamirs”,这是一个复数形式。“帕”意为两山之间宽大的谷地,帕米尔共分8个大“帕”。目前中国境内只有1.5帕,塔克敦巴什帕米尔是最东部的一个帕,全部在中国境内,另外还有郎库里帕米尔的半个帕。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的西部是萨雷阔勒岭,塔吉克语意为“山顶”。它与慕士塔格山、喀喇昆仑山是东部的塔里木河流域与西部阿姆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国界线。当年,丝绸之路便从这些山脉上一个个可通行的山口穿过,进入中国境内的塔克敦巴什帕米尔。
上图: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峰顶的影子造就的绅士头像
上图: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大唐西域记第十二卷原文“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据大葱岭内”,此处的“波谜罗川”指的是8个帕中的大帕米尔,在今塔吉克斯坦境内。据塔什库尔干县政协副主席、也是当地自学成才的玄奘之路学者马达尔汉说“帕米尔在中国被叫作“普迈以”(塔吉克语,意为富饶的牧场),与《大唐西域记》里“波谜罗”的发音较为相近。但在地理范围上,老人们说的“普迈以”原来指的就是大帕米尔”。而此处提到的大龙池据专家论证大龙池即今天的KuleChaqmaqtin湖,看到这个名字我想当然音译为卡拉库里湖(今新疆阿克陶境内,距卡拉苏口岸50余公里)。
上图:国内的卡拉库里湖,位于阿克陶县境内,后面是慕士塔格峰
上图:另一角度看卡拉库里湖,后面是公格尔九别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年7月号的一期帕米尔专题,便将大龙池定位于此,但此湖对比玄奘记载的“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有较大出入,打开地图在帕米尔地区搜索,发现了另一个湖(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地理位置及大小基本符合书中记载,查阅资料发现19世纪也有欧洲探险家认为是这个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大喀喇库里湖即为大龙池。而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科考队的侯杨方教授认为,大龙池是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大帕米尔的萨雷库里湖。
图:百度地图,图示大龙池、卡拉苏及古石头城地理位置
这里,我们必须要把《大唐西域记》再往前翻几页。在“达摩悉铁帝国”一章里,玄奘说,“睹货逻国故地也……临缚刍河。”他所描述的地方就是瓦罕古国,这里的“缚刍河”,便是阿姆河的上游喷赤河、大帕米尔河。这说明玄奘当年是沿喷赤河自西向东溯流而上,到达其发源地大龙池,即萨雷库里湖,继而东行。
据此侯杨方教授认为,大喀喇库里湖在瓦罕以北数百公里,玄奘不可能到过那里。小喀喇库里湖在石头城即今天的中国塔什库尔干县城北边,波谜罗川(大帕米尔)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帕,玄奘如想从瓦罕走到那里,必须“东北行”翻山越岭。而《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他“自此川中东南……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陁国”。朅盘陁国的都城即石头城,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县城所在地,在塔吉克语里,塔什意为“石头”,库尔干即“城”。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小喀喇库里湖距离石头城太近,只有公里左右,而玄奘是“行五百余里”,才到了朅盘陁国。
上图: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即古朅盘陁国(远景)
上图: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即古朅盘陁国(近景)
继续回来看玄奘对周边地理位置的记述“商弥国…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陀国”,据考证玄奘是从昏驮多城出发直接进入瓦罕走廊的,商弥国在哪儿呢?据斯坦因考定为今瓦罕走廊南侧的默斯杜杰(Mastuj),瓦罕走廊到默斯杜杰的唯一通道就是Broghol达坂,除了Broghol达坂,瓦罕走廊南侧的旁门就只有接近瓦罕走廊中国侧的明铁盖达坂和克里克达坂,是现在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界。
年由学者冯其庸担任总顾问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团一行考证认为帕米尔高原上海拔米的“明铁盖达坂山口”是玄奘回国入境的山口古道。并在那里立一座高1.4米的石碑,上面刻的是红学家冯其庸题写的“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纪念玄奘的伟大功绩(前些年好事者在附近立了孙悟空雕像,并发展为旅游景点,呵呵,幸好在理智者建议下已拆除,注:拆除的是孙悟空雕像,冯其庸题词的碑还在,依然是景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其庸老师说这是他“从文献资料分析,二次上瓦罕通道”得出的结论。
上图:冯其庸题写的碑(图片来自网络)
对此我并不认同。
玄奘不可能是从明铁盖达坂或克里克达坂东归回国的,明铁盖达坂和克里克达坂,包括解放后修的红其拉甫口岸都是通往巴基斯坦的上罕萨谷upperhunzavalley和罕萨谷hunzavalley,三个山口向南很快就陆续连接了,大家可以也可实地考察,因为有了红其拉甫口岸,很容易去。玄奘是从摩悉铁帝国或者商弥国过来的,和明铁盖达坂以及这一条线路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冯其庸老教授的明铁盖达坂是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我比较认同侯杨方教授的观点。
玄奘“自此川中东南”,前往朅盘陁国。“东南”方向的确定,排除了中国与阿富汗接壤的南瓦根基山口、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明铁盖山口及红其拉甫山口,从而将目标锁定在东向的纳兹塔什山口和东南向的排依克山口。在前3个山口中,明铁盖是长期以来具有权威意义的玄奘入境山口,冯其庸在其《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帕米尔高原明铁盖山口考察记》一文中论证,其一,《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达摩悉铁帝国,即阿富汗的瓦罕地区,这一点与侯杨方的观点相同。但冯其庸随后提到“再联系我进山时的公主堡附近路口看到的‘瓦罕通道’路标,这就十分确切地证明了这条‘瓦罕通道’,就是当年玄奘回国的古道,而明铁盖是其必经的山口。”侯杨方指出,中国境内的河谷不叫瓦罕走廊,瓦罕与中国没有丝毫关系,向西穿过南瓦根基山口后才是阿富汗的瓦罕地区。冯其庸经过的路标处,侯杨方表示那里应是纯正意义上的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纯正的帕米尔只指这一块牧区,后来扩充到塔什库尔干河谷的农区)或卡拉其谷河谷。其二,明铁盖在柯尔克孜语里的意思是“一千头公黄羊”,冯其庸在前往明铁盖的途中听闻一个波斯商人赶着一千头黄羊和骆驼遇雪灾覆顶的故事,他认为故事与《大唐西域记》中“奔穰舍罗”中的一段记载恰好相合,故为有力证据。侯杨方则指出,玄奘“奔穰舍罗”时,已经离开石头城,与明铁盖山口更扯不上关系。侯杨方还指出,无论是走南瓦根基、明铁盖还是红其拉甫,都不符合玄奘“东南行”的方向定位,只有“东北行”甚至“西北行”才能到达这些山口。而且在明铁盖以南区域也无大龙池这样的地貌。
从地图上看,从萨雷库里湖向东,纳兹塔什山口在上,方向偏正东,排依克山口在下,更符合东南向的定位,但两相邻近,都有可能。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早年的著作《古代和田》认为玄奘走的是排依克山口的可能性较大,但在晚年的《古代穿越帕米尔之路》中又转向认为是南瓦根基山口。
那么,到底是排依克山口还是南瓦根基山口呢?
我们沿着玄奘的记述继续往下走,“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陀国”,那么他是往哪个方向走到的朅盘陀呢?继续看原文“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据大葱岭内。当赡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池西派一大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东派一大流…故此已左水皆东流。”这个湖地势很高,东西各有一分流(今天的地图上放大后可见此二分流,可见玄奘的记述多么准确),如此精确的记述说明玄奘肯定是亲临了两个分流,池西是玄奘来的方向,也就是说玄奘一定到达了池东。从地图可以看到从池西出发,向池东和经过南瓦根基达坂的回国方向是两个方向,难道玄奘已经走到池东再回头?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玄奘是不可能在海拔米的地方绕道公里从南瓦根基达坂回国的。
还有一个重要信息表明了玄奘没有从池西拐向东南进入去南瓦根基达坂的通道。这个信息还是隐藏在原文里“池西派一大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东派一大流......故此已左水皆东流”,除了东和西两个方向名词外,还有更重要的左和右两个方向名词,右水皆西流,左水皆东流。东和西是客观方向名词,而左和右是主观方向名次,这个左和右太重要了。玄奘只可能是站在大龙池的北边,面对大龙池,才可能出现“右水皆西流,左水皆东流”的现象。如果玄奘从池东右拐,那就在大龙池的南边。那只能出现“右水皆东流,左水皆西流”的现象。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第一,玄奘是从池西拐向了东北方向经过大龙池的北面走到了池东,第二,南瓦根基达坂不在玄奘的归国之路上。
说到这里,我们先换个话题,谈一个玄奘的小错误,这个错误还是在《大唐西域记》第十二卷的记述里“池东派一大流。东北至佉沙国西界。与徙多河合而东流”。徙多河据考证确定就是现在的塔什库尔干河和其下游的叶尔羌河。我们沿着地图往下找这条池东的大流流向,其向东后,转北流了几十公里后,却向西流去了萨雷兹湖(Sarez)。顺着地图再往下找,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它与从池西留下去的喷赤河汇合了,就是玄奘所说的缚刍河。
原来池西和池东的大流分别流向东西,却又在下游汇合了。池东的大流没有发生玄奘所说的“与徙多河合而东流”。这个错误说明玄奘没有顺流而下探索真相,无比严谨的玄奘也会犯错误啊!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科考队的侯杨方教授一行在赴塔吉克斯坦实地考察时发现了这个错误。而正是玄奘大师的这个错误把我们带到了近年前的真相。
现在,话题再回到玄奘的行进路线。玄奘已经走到池东了,又没有去探索池东大流的真相,两边都是绝壁无路可走,现在又知道他不是从南瓦根基达坂回国,玄奘站在池东怎么办?好象无路可走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往往这个时候,我们就离真相大白不远了。
历史的真相就是玄奘毅然决然地顺着池东大流走下去了,但是他没有发现池东大流的真相,因为他在发现真相前中途溜号了。玄奘溜号去哪儿呢?因为他有比发现池东大流的真相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回国。他沿着排依克山口的塔吉克斯坦一侧经由阔勒买达坂踏进了我们现在中国的国门,即中塔卡拉苏-阔勒买口岸,位于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和塔吉克斯坦之间,海拔米。在苏联时代属于敏感地区,年5月25日开通,是中塔两国唯一的陆路通道,也是唯一的边境口岸。
上图:卡拉苏口岸新联检大厅
真相大白了!为什么我断定玄奘是从卡拉苏口岸回国的呢?还是那句话,看地图,仔细看地图。因为玄奘顺着池东大流一路缓坡向下走的时候,两侧都是丛山峻岭,除了继续顺流而下没有任何的出路。那为什么玄奘是从卡拉苏口岸,而不是从其它地方比如乌孜别里山口回国的呢?因为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就发现真相了。再走就发现“池东的大流没有与徙多河合而东流”的真相了。池东的大流就彻底西向甚至偏西南而去了。除了卡拉苏口岸,在发现这个真相前没有任何第二个出口。
为了考究的谨慎与严密,我们再次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卡拉苏入境说”的合理性:
第一,我们现在假设玄奘就是从卡拉苏口岸入境的,让我们顺着玄奘同学的足迹继续前行,看看会不会有矛盾,“朅盘陀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朅盘陀国就是现在塔什库尔干县的石头城,这一个“背”字让人身临其境,值得深究。因为玄奘从卡拉苏入境后,经由卡拉苏—柯克亚—塔合曼,在塔合曼又逆着徙多河(今塔什库尔干河)的水流方向前行,路过曲曼遗址—拜火教遗址后,这里的路只有南北方向,玄奘从北往南走到石头城时,徙多河恰好在石头城的后面。“背徙多河”,这个“背”字用得多好啊!因此,“卡拉苏入境说”与此后记述的路线基本吻合。
第二,再看一个反证玄奘不是从红其拉甫和明铁盖入境的例子,玄奘记录的顺序,从木吉河与徙多河合而东流,到石头城,再到公主堡,正是玄奘由北到南的行走方向。如果玄奘从红其拉甫、明铁盖那边由南而来,那应该先看到公主堡,再到石头城,记录顺序不符。
到此,我的论证过程就结束了。此文论证过程最为看重的是《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方向和地点描述,在中国,极少有史料将行记中的方位和地点记载得如此清晰。清代官方描述驿站的《新疆图志》中,不过粗粗地写出驿站名称和间距,一百余年前中国绘制的帕米尔地图也只有模糊的地名和大致的方位。而英国探险队的《叶尔羌探险报告》和斯坦因的报告,则详细地记述了所经道路的四季通行性、植被及环境等各种信息。
我的结论玄奘的回国路线如下:从摩悉铁帝国出发进入瓦罕走廊,在GazKhun两河交界的岔路选择了右拐,前往大龙池,从大龙池池西拐向了东北方向经过大龙池的北面走到了池东,顺着池东大流一路缓坡而下,沿着排依克山口的塔吉克斯坦一侧,再转往阔勒买达坂,经卡拉苏口岸回国。
写在最后:这一结论如果属实,则:
第一,冯其庸老教授的“玄奘取经东归古道”之碑应该立在卡拉苏口岸;
第二,关于玄奘出帕米尔路线,据复旦大学侯杨方考证应为“出石头城—返向东南经提孜那普—拐进班迪尔乡—至大同乡—乌铩国(今莎车)—喀什,那么现塔县至红其拉甫途中的据说为“玄奘取经东归住过的古驿站”与此路线就是南辕北辙了,真假可知。
第三,查阅此文资料时,发现两个好玩的事情,分别有关塔什库尔干两个著名景点公主堡和石头城。玄奘在朅盘陁国休整了了20多天,听闻了朅盘陁国“汉日天种”的建国传说,并破天荒在文风简洁的《大唐西域记》中,不惜笔墨花了字记述了发生在公主堡的“八卦”故事。既然玄奘大师也这么八卦,那么我就向他致敬,有空我给大家扒一扒旅游乱象下“真假公主堡”和“新旧石头城”的故事。
参考资料:
1.大唐西域记,唐朝·玄奘,季羡林译注版;
2.还原玄奘取经后的“回国路线”,文汇报,-04-09
3.玄奘之路,年央视纪录片,金铁木执导
4.在帕米尔高原上踏寻玄奘足迹,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一周年庆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