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ldquo时间rdquo在父爱绘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父爱”的时间

探析“时间”在父爱绘本中的体现及意义

叙事文学中主要有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两种,绘本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文学,它图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且文字凝练故绘本作品中“时间”体现有其特点。“时间”与“爱”是一对具有哲学意味的词。绘本作品中不同的父爱故事,其故事时间轴长短不同,且时间呈现的形式也不同。本文首先描述父爱绘本暨父爱绘本“时间”的特殊性,然后从叙事时间设计的角度阐析时间与故事主题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叙事作品涉及两种时间: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叙事时间,则指创作者对故事事件时间的具体安排。绘本,作为故事文学的一种类别,但是受篇幅与图文表达方式的限制,其故事性状在呈现的方式上与一般的叙事文学有所不同。绘本作品的故事时间两种形式的存在:存在于文字上的时间和存在于图画场景中的时间。本文试图通过检索父爱绘本作品中的文字与图画呈现的时间特点,梳理故事内容并探析时间这一要素在父爱绘本这一种独特的故事文学类别里的价值体现。

一.父爱绘本的故事时间完整性

时间在故事中起着很重要的地位,法国文学批评家热奈特曾说:“我完全可以讲一个故事而不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该地点与我讲故事的地点之间的距离,但我几乎不可能不确实这个故事与我的叙述行为相对而言发生的时间。”那么,绘本故事如何通过文字和图片使得故事的叙述完整化呢?

(一)通过文字实现的完整时间

作者:(美)埃文斯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9月

讲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爱的故事绘本,一部分作品的故事时间线索非常清晰:文字和画面都把故事时间交代得很清楚:如理查德×保罗×埃文斯的作品《跳舞》。

故事时间词:从前有一位父亲,他有一个女儿……小女孩上学了……女孩儿又长大了一些……几年以后……女孩长大成为了年轻的姑娘…….女孩儿结婚后……过了许多年……

伴着时间词的推进,画家也相应地配画着小女孩成长的照片。故事时间线索非常清晰,把父亲与女儿一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截成了一个个小画面,嵌在这一生的时间轴上。创作者在有限的叙事时间上选取了故事主人翁小女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使得故事完整而饱满。

与作品《跳舞》相类似的是周·欧斯特·朗迪的作品《和爸爸一起散步》,讲述的是小男孩从小到大与父亲散步的成长故事。故事的时间轴也是一生,叙事时间短,使得这类作品叙事节奏比较快,所以,时间词会比较明显。极具传统叙事文学的特点。

(二)通过图片实现完整时间

作者:〔英〕安东尼·布朗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10月

父爱绘本作品中出现另一种类型的作品:文字上几乎没有出现时间词,每个场景的切换和时间毫无关系。如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作品《我爸爸》。

故事概要如下:这是我的爸爸,他真的很酷。我的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也不怕….我的爸爸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钢丝绳索…..我的爸爸真的很酷;吃得和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我的爸爸真的很酷,他有时候像河马一样强壮,像泰迪一样柔软,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我的爸爸真的很酷…..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作品没有任何时间词,只通过文字比喻具体地把一个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描述出来。后面两句是情感的描述。如果只看文字,问问孩子们:这个故事怎么样?我想,孩子们的评价可能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这本书没有讲故事。但是,作品的完整性表现在哪里呢?图画。图画的辅助性作用把整个故事完整化。每一页的画面就是一个情节,每个情节的就是作品《我爸爸》的一个个小故事,通过这一个个从孩子视角里看到的小故事,串成了爸爸在“我”心中的大故事。时间词蕴含在每个画面中,发生在每个情节里。

作者:[英]大卫·梅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5月

和传统的叙事文学不一样,在绘本作品中,文字上的时间似乎不是必不可少的。相对来说,作品《我爸爸》以及大卫×梅林的《像爸爸一样》其创作风格更像是一首诗或者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作品相对侧重于父亲在儿女心中形象的描述,而不是爱的故事。其时间的重要性不凸显。这样的作品,只要图画让时间看得见,情节就能让人看的懂,也就使得作品本身完整且具有了一定的可读性。

二、父爱绘本的叙事时间与爱的表达

当代“父爱”绘本的故事,涉及到多种形式的“父爱”主题,有普通家庭中的单纯父爱(《我爸爸》),有离异家庭中的“父爱”(《我的爸爸叫焦尼》),此外还有父亲故世,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父爱(《爸爸的围巾》,还有反映一生“父爱”与子女的回报主题(《跳舞》、《和爸爸一起散步》。创作者在故事主题表达上选用的叙事时间是不一样。而不同叙事时间的安排,在主题主旨思想的凝聚与升华上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爱的母题的儿童文学中审美与现实理性并存。细分为“父爱型”和“母爱型”作品。所谓“母爱型”是指那些并无教育意义,纯娱乐性的文学作品。“父爱”型则指蕴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作品。关于“父爱”的绘本作品,大部分属于“母爱”型主题,如绘本《给爸爸的吻》、《像爸爸一样》、《我爸爸》等作品,比较温馨、幽默、有趣。但有一部分作品也有揭示成长的些许苦痛、无奈、忧伤、离别、责任等。如作品《我的爸爸叫焦尼》、《爸爸的围巾》、《大猩猩》、《和爸爸一起散步》。绘本作品的受众主要指向儿童,儿童中又更加倾向于幼儿这个群体。刘绪源老师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一书里说到:“遇到挫折绕道走是母爱型文学作品的一大特征。”在父爱绘本作品中,当小主人翁遇到成长的难题:人生的忧伤、无奈、生死离别的苦痛以及责任等挫折时,创作者选择了从叙事时间上的巧妙安排来化解。

(一)精确时间——凸显父爱的稀缺

部分父爱绘本作品,叙事时间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位置。作品在故事的开端和结束画面处都画着一个钟表或者是日历。在孩子们的幼年生活中,他们可能更多看到的是母亲的身影,更多的记忆是和母亲相伴的日子。而和父亲的相处,因为珍贵,所以他们用时间数着相聚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作者:作者:余丽琼 文

朱成梁 绘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4月

中国作家余丽琼的绘本作品《团圆》里讲述的父爱故事,时间在其中占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绘本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字:给我的父母和哥哥,还有爷爷,永远怀念他。——余丽琼。然后下面画着一个日历,日历的信息是:年1月23日,星期二,庚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接下里正文里就交代:“爸爸在外面盖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开始我不肯走近爸爸,直到……“吃过中午饭”,爸爸和我去了剪头发,这时候,“呀,镜子里的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这天夜里,爆竹‘啪啪啪啪’响个不停……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地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接下来,小女孩讲述了她“第二天一大早(初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和爸爸呆在一起发生的事情。“那天夜里,我睡得特别香……早上一起来,我就看见妈妈在为爸爸收拾东西——爸爸那天要走了。”另一页的插图里画着一个日历挂在墙上,日历上的信息:“年1月27日星期六庚辰年正月初四”。

画面上的时钟和日历,是作品故事时间的呈现,也是孩子们十分珍惜、留恋和父亲在一起的心理反应。在这类绘本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一次次地在作品中出现,好像孩子们心理放着一个小钟表,不断计算着和父亲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对父爱的一种珍视心理,反映了浓浓的父子情的同时不忍让成年的读者,让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思考:父爱,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呈现给孩子们,在这份爱里,应该给予孩子们多少时间?

这类父爱绘本的时间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会强调具体的时间,可见与父亲相处的每一刻已经深深地嵌入儿童的心里,他们想要抓住这与父亲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因此会把这样的时刻记得非常清楚。

(二)虚幻时间——呈现父爱的幻想与满足

作者:(英)布朗文图

林良 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4月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大猩猩》:一个叫安娜的小女孩期盼得到父亲的陪伴,渴望父爱,可是现实生活中父亲既冷漠又严肃。小女孩安娜想去动物园看大猩猩,可是爸爸总是没有时间陪她。每天早晨吃早餐,爸爸总是在看报纸,父女之间没有眼神交流。明亮台灯下工作的父亲,和阴暗角落里孤独的安娜营造了一个情感僵局。直到女孩安娜生日前一天,爸爸送给了安娜一个玩具猩猩。梦里,玩具猩猩带着安娜去了动物园做了所有她想做的事情。

故事的美好结局借助于小女孩晚上的梦境,梦里是安娜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梦醒了,回到现实,没想到现实中的爸爸裤袋里也插了根香蕉,亲近地问她想不想去动物园玩玩。现实中的父亲形象一下子转型。好像跟梦里似的,安娜好像想起了什么。梦与现实的巧妙转换,符合幼儿阶段的孩子心理需求。他们能以这样的方式接受故事的存在,而且会觉得很有趣,因为小主人翁安娜的心理状态和当代幼儿的心理状态太相似了,现实与梦境会偶尔在心里转换更替着。创作者采取晚上梦境中的虚幻时间制造了情节的意外突转,渴望父爱的主题得到舒展同时,故事主人翁和小读者都会收获一份爱的合理的心理补偿。

(三)轮回时间——压缩永失父爱的成长苦痛

作者:阿万纪美子著

麦克·格雷涅茨绘

蒲蒲兰译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1月

阿万纪美子(文),麦克格雷涅茨(图)的绘本作品《爸爸的围巾》讲述的是父爱以“围巾”为替代物进行生命的鼓励与爱的延续的故事。死亡是儿童文学中的敏感话题,成人习惯给它盖上一层薄薄的纱,好让儿童不那么直接的触碰。但是在人生的字典里,我们终究会遇到“死亡”这样的字眼。《爸爸的围巾》具体讲述了阿蒙系着爸爸留给他的围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勇敢、坚强、懂事地面对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困难的过程。最后,魔力围巾变成了春天的绿色,“春天有这么多的绿色。没有围巾,我也不再哭了。”故事的最后,阿蒙向着蓝天:“所以,爸爸,你不要担心,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读到这里,绘本作品的前因后果都揭示出来了,令人刹那间难以接受,这爸爸的围巾,不是普通的围巾,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没有爸爸的那一周生活,不是因为爸爸忙,在外面出差工作;不是因为爸爸与妈妈离异了,不在妈妈的身边;而是因为爸爸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的结果,不禁令读者对阿蒙之前一周的生活感到心疼。这样的成长之痛,怎么就这样轻轻地描写一周的生活就可以带过呢?怎么经历了一周就可以成熟地对着蓝天让爸爸不要担心呢?

在人类的生存背景中,时间并不会因为主体性的力量而消失或者被改写,时间有它本身发展的规律,时间的背后隐喻着生命的循环结构与轮回体验。创作者用一周的轮回时间来隐喻生活的周而复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时间流逝,苦痛生活的轮回过了,春天就会来临,这时生命已成长复苏。逝去的父爱,会幻化一种魔力,让生命的绿色到来。于是小主人翁可以向着天空说:爸爸,“你不要担心,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

(四)过去时间——指引未来的人生方向

作者:(美)艾莱沙·库珀/著·绘

译者:石诗瑶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1月

时间在近代文学的描写与展示描述中,仿佛是一条清晰的直线,沿着这条直线的一头我们可以返回到过去,也可以把目光投向处于另一端的遥远未来。周×欧斯特×浪迪的绘本作品《和爸爸一起散步》讲述了小主人翁从小到大与父亲散步的心路历程。创作者选取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轴,作品开始先回忆“我”小的时候,父亲陪我去散步的情景,看到了茂密的树林、飞溅的石泉、灿烂的落日。走啊走啊,“我”再没有力气走的时候,爸爸就会把“我”举了起来,放在他的肩膀上。“我是不是好重啊?”我问爸爸。“是的,你是挺重的。”但是爸爸并没有打算放下他,他说:“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

时间继续往前走,“我”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女友,却常常忽略了爸爸,很少再和爸爸去散步。后来,不幸“我”亲爱的女孩子离开了我….我仍然常回家看看。又和爸爸去散步……而此时的爸爸已经老了,“我”和他在这散步的旅程中调换了角色。“我”背起了我的爸爸……爸爸问我:“我是不是太重了。”“是的,有一点点。”我答道,“不过,爸爸,这不能算重。”我想起了爸爸以前对我说过的话: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这是真的。

成长好像一条清晰的直线,人生之路的过去点点汇聚指向了未来的方向。散步的旅程就像是父亲与儿子的人生之旅,创作者用一生的时间轴由过去指向未来并不断延伸,使得文章的最后耐人寻味:“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成长的主旨得到升华。

为什么在此类绘本中要一再强调过往的时间?因为这些时间将无形中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人的成长就好像是层层垒起来的一座高塔,能磊得多高,取决于最底下的砖石的坚硬程度。父爱在小主人翁童年的记忆里种下了种子和坚实的力量,助力孩子未来的成长。

高尔基先生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由此可见“父爱”有别于其他的爱,它深沉、意蕴绵长.父爱绘本作品,创作者从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诠释不同主题的父爱故事。无论是创作者选取一个晚上、一天、一周还是一年、一生的父爱故事,都令人意犹未尽。每个画面和每句文字互相辅助配合,把父亲与子女之情生动真实地再现出来。此外,创作者在父爱作品绘本的主题设计中还加入了成长路上难免遇到的一些人生难题,巧妙的安排叙事时间,通过精确时间的叙事方式凸显了父爱稀缺的主题用虚幻时间给予儿童父爱幻想的满足,用轮回世间压缩小主人翁失去父爱的成长苦痛,用回忆时间指引儿童乐观带着希望走向未来。创作者巧妙利用叙事时间呈现作品,达到了给予小读者心理补偿的作用。不同的叙事时间设计很好地诠释了父爱的不同主题。

本文作者:周悦,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绘本教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77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