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每到夏天来临,总是忍不住跟随着罗大佑的歌声回忆童年。
在你们的记忆里,童年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逛公园、看电视还是玩游戏?喵姐敢打包票,郑州长大的娃儿,都去过这些地方!
二、三十年前的郑州人民公园,还没有现在那么多娱乐设施,记忆最深的就是公园里那个石制的大象滑梯,凭实力赢得了小朋友们的专宠,基本上每次来都爬高上低地滑上好多遍,直到裤子都磨烂了才肯回家。
已经废弃的世纪欢乐园,在当时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天堂。兜兜转转的旋转木马,晃晃悠悠地就把幸福填满了心间;激烈撞击的碰碰车,解锁了童年初期的刺激体验;鼓起好久勇气才敢坐的摩天轮,让我们第一次与天空如此接近。
记忆中,郑州动物园门口还有很多桃树,每到春天桃花绚烂开放,成为记忆中不可抹去的美丽风景。大象、狮子、老虎、猴子、河马、长颈鹿...很多郑州孩子人生中对动物的认知,都是从这里开始。
那时候的商业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年就亮相郑州的百货大楼,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目中的打卡圣地。每到周末,跟着奶奶身后去百货大楼逛街,只需要一串糖葫芦就能开心一整天。
夏天的话,就去农业路上那家现已不在的早期水上乐园,感受玩水的快乐。虽然没有现在水上乐园里刺激的大喇叭、海啸等网红项目,但在水中嬉戏玩耍的好心情,不比现在少半分。
味蕾也是一种记忆。郑州老三记(老蔡记蒸饺、合记烩面、葛记焖饼)郑州烤鸭店等郑州美食老店,陪伴郑州人从小到大,成为童年回忆中不可或缺的美食符号。
后来渐渐长大一点,已经开始约着同学去郑州购书中心、中原图书大厦去读书了。周末人乌央乌央的,地上坐满了小朋友,但捧着纸质书汲取知识的快乐,令人完全沉迷。
看完书,再跟同学去小冰川冻酸奶,来上一瓶冰爽解暑的冻酸奶,燥热褪去了大半。
也会去河南省工人文化宫定期上补习班,结束后也不回家,就在附近的友爱路批发市场闲逛,买学习玩具还有学生时代最爱的各种贴画。完事儿在眼镜甘蔗汁店买一瓶甘蔗汁,咕嘟咕嘟下肚,乖乖地回家吃饭。
现如今,友爱路批发市场和文化宫都已不在,但童年的美好回忆,却永远地镌刻在了心中。
当年的文化宫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五一公园。退休的老人在这儿唱剧拉曲,并特设了一个爱心大舞台,还有豫剧团定期演出。
咿咿呀呀的腔调中,唤醒了郑州人心中深藏的另一种情怀。是啊,郑州人的童年回忆,没Ta可不行!
犹记得,小时候每当《梨园春》开播,爷爷奶奶就会放下手里正在忙活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跟着唱,并且点评谁唱得好坏。
随着渐渐长大,爷爷奶奶对戏剧的热爱,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家听听戏那么简单了。在公园亮嗓,在路上哼唱,处处都是他们演唱豫剧的舞台。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郑州小孩们也开始学着戏曲明星秦梦瑶的身段,做一个未来成角的梦。虽无大成,但当看到熟悉的豫剧唱词时,也有了能将文字转化为语音的超能力。
试试你能不能唱出来?↓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其实不只是五一公园,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豫剧早已渗透在郑州的角角落落。早晨刚刚苏醒的梧桐树下,午后阴凉的金水河畔,晚上10点的人民公园,都有数不清的郑州人,张口来上一段豫剧。拥有技能加持的叔叔阿姨,则更是大显身手,一边摆弄乐器,一边气定神闲地即兴演唱。
张贴豫剧元素海报的主题公交车,以“豫剧、传承、创新”为改造主题打造的凤鸣路戏曲文化街,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期间上演大型历史豫剧《义薄云天》......郑州与豫剧的关联其实一直很都紧密,看似不那么“流行”的豫剧,已经融入郑州人的生活,建立了不言而喻的情感联结。
在今年的《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上,豫剧《五世请缨》致敬边境冲突中牺牲的四位烈士的节目,直接让人泪崩。不得不提的是,四名烈士中,有两位都是来自河南。
每一段豫剧背后都是经典,是独具河南特色的瑰宝,到今天,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意义。
它不仅是流传的文化遗产,更是印在河南人、郑州人生活里的本土咏叹调。多听一听豫剧吧,我们能更读懂脚下这片土地!
豫剧大挑战,谁有神仙腔?生在郑州、长在郑州、住在郑州、乐活在郑州。参与安居客#郑州豫剧挑战#H5,用神仙腔解锁安居客买房技能。
唱豫剧经典赢大额补贴,上安居客APP,搜索“补贴”。郑州热门楼盘一键下单,折后再享元补贴,这是什么神仙般的舒心买房体验?买房就上安居客!
长按识别下方海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sc/1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