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隐藏在厦门避风港的共享空间,一盏常亮灯,


说起厦门,除了鼓浪屿、曾厝垵这些热门景点外,还有个地方是值得一去的,这个位于厦门沙坡尾附近的小屋,一个靠近避风港的共享空间,一个全年不光灯不关门的秘密小屋,为厦门这个城市提供了一份独特的温暖。

“路灯计划”——在沙坡尾20号(沙坡尾-吃堡大楼后面的20米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区别于周围清一色暗灰色调的小屋,门口采用了艳丽的黄色三角形进行涂鸦,三角形顶端挂置着一盏常亮的灯。

一个暖心大叔的共享空间之旅

“河马邵”路灯计划发起人,原名邵东强,这是他的第三个共享空间,从海军退役后做起小生意的他,在厦门大学路租了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因为时常有战友来访,这个小小的房间,逐渐的成为了共享空间。

从最开始的给大家配钥匙,到最后上百把钥匙被“配发”出去,邵东强决定干脆不锁门,让陌生人也能进屋泡茶歇脚,第一个共享空间“巢”诞生。

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邵东强对于共享空间的想法一发不可收拾。这之后,因为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原先的空间场所已经不够,因此它又租下了另一个更大的空间,设立了“理想家”。“理想家的设计”丰富了共享空间的内容,同时也加深了邵东强对于共享空间的思考。

台风中“诞生”的路灯计划

年9超级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全城35万棵树被吹倒,大部分的地区停水停电,当时邵东强的内心很受触底,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整个城市如一叶孤舟陷入狂风暴雨中;面对着陷入黑暗的城市,邵东强在想,如果这个时候能有盏灯亮着那该多好,于是“路灯计划”的种子在他的心底萌发,并且茁壮成长。

年“路灯计划”共享空间诞生了,一个全年天24h不停歇、全开放、全免费、不关灯不关门的共享空间;原先的共享空间面对的是熟悉群体,这次的“路灯计划”却要面对整个社会,所以邵东强也开始担心能不能维护好这个共享空间。

但是事实打消了他这个想法,24小时不关门,里面的东西不但没少,反而多了,邵东强发现,这个共享的空间常常能收获不小惊喜,有人自己做了手工艺品,送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有人将自己的旧书放置在这边,还有人主动提供了茶叶。桌上时不时还会“凭空”插上几朵鲜花。

共享空间的“进化”

这样的默契无异于给这个共享空间提供了极高的保护,更多的人借由“路灯计划”这个共享平台,举办一场画展、一次分享会,或者是一次读书会,空间的共享不仅停留在空间上,开始扩展至文化和精神领域,这也是邵东坚持创办共享空间的原因之一。

小屋是一个两层的空间,上层可以当作活动室,可办读书会、美食品鉴会之类的,下层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房间里有厨房,还有古朴的茶桌,有一排一排的书架,书架上存放着好几本陌生访客的寄语,似乎大家都默契在这个共享空间留下自己的一丝足迹。

旅行的本质不仅注重在视觉上,更注重在感受上;“河马邵”一个退伍老兵,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阐述着暖心的故事。而厦门这个文艺的城市还有着许多这样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sc/124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