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旺德福(军嫂文学社成员)
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问我:“妈妈,是不是要长很大才能当地铁司机?”我说那当然啊,首先你要识字,才能操控地铁。他说他想成为地铁司机,因为成为地铁司机就可以按开门的按钮。
原来这件事情他还在耿耿于怀。
一个月前他乘坐地铁时,发现有时候是同侧上下车,有时候是对向侧下车。这在所有人心中都不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只管下车的地方是否正确,何必去在意哪一个门会打开。
他不依。他坚决认为必须是从对向侧门下车。这当然不可能,一整列车,咋可能他想开哪侧就开哪侧,我也不可能因为要顺从他,到站因为不是对向开门就不下,于是我们闹得很不愉快。无论我怎么解释他也不认可,发展到最后开始大哭大闹,来来往往的人就看着撒泼打滚的他和束手无策的我。
最后我忍无可忍,威胁他如果再哭闹就扔下他自己走掉。
他在暴力镇压下终于不哭了,但是看起来这件事情并没有真正的被放下。我不明白他为啥这样执着,作为一个四岁的小朋友,用这个执着的精神去搞清楚“9”的圈圈到底在哪边不是更好吗?
显然他和我想的不一样,他完全不想搞清楚数字怎么写,也不热衷幼儿园里的任何一项活动,他毫不掩饰自己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想法,不过去了也不会哭闹,老师教的东西都面无表情的配合。
家长日我去幼儿园,看见我的儿子,排队在最后一个,做操在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个角落,花名册他的名字在最后一排,花花榜他依然得最少的花花在最后一名。我肉眼所见也差不多,他干啥都没表情,怯生生,完全不调皮,不说话,甚至不点名就不知道他到底来没来。
他在幼儿园寡言少语,可是回到家完全就变了一个人,话多的像坏掉了的水龙头,这让我很痛苦。
他每天都有一亿个问题在等我:妈妈妈妈,为啥地上要铺砖?妈妈妈妈,为啥肉食恐龙不吃植物?妈妈妈妈,为啥影子要一直跟着我?妈妈妈妈,为啥你不会杀鸡……太多了,而且每一个问题不是问一遍,他好像一条鱼,只有几秒记忆力,同一个问题就算刚刚回答了也不影响他再问一次。而我又是个耐心极差的人,问多了就很不耐烦,吼起来:你都知道是肉食龙了干啥还要它吃草?!
往往闹得很不愉快。
每一次我对他大喊大叫过后,自己也很后悔,觉得孩子有求知欲是一件好事,我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这么暴躁。于是又去跟他道歉,他对满腔愧疚的我,说:妈妈,我感觉自己‘像根草’。
最后三个字是唱出来的。
我就更后悔了,更加深刻的检讨自己,我向他保证他“像个宝”。他看着我问:“妈妈,为什么‘像根草’?为什么那个娃没妈?他妈妈哪儿去了?他什么不去找他的妈?他走快点能不能找到他的妈?”
几个回合过后又陷入上一个死循环。
他在家里和在外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在家画画用色大胆下笔从容,从水彩笔到彩铅到丙烯,挥洒自如。他自己都错觉自己是神笔马良。但是在幼儿园,就有点畏首畏尾,画出来的也是乱七八糟。而且,和他同学一比起来,又是倒数第一,完全不像,看不出来在画什么。
这可能错在我,在家我只教他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没有教他画画的规矩,没有教他如何把一个东西画得像,一味的让他自己发挥。看来这个方法行不通了,但我不能明说他画得丑,只能委婉的提醒他画的画跟大家都不一样,要不要试着像大家那样画呢?他很不以为然,他认为不必要和大家一样:每个人的爱好是不一样的嘛,就像你喜欢画河马,但我喜欢画鳄鱼嘛,为啥都要一样啊。
这句话说的无可厚非,梵高眼中的天空和我看到的那的确是不一样,他画得人物难道很漂亮很标准?但话不能这样说啊,梵高一辈子过得很辛苦、很惨啊!而且不是每个画得乱七八糟的人都会成为梵高啊,又不会有梵高的成就,干嘛要去吃梵高吃过的苦头呢?他认为不必要所有人都一样,看法理论上是对的,但是作为父母,我还是希望他从善如流少吃亏。
不止这一件事。
老师给我看视频,幼儿园火灾逃生演练,小朋友和老师都猫着腰小碎步捂着鼻子一本正经的排队撤离,他一个人,拿着小手绢慢吞吞的走在最后,与倒数第二名拉开两米远的距离,像感叹号的那一个圆点。
后来我问他,为啥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捂住鼻子跟着老师跑呢?他不可思议的看着我:那是假的火灾啊!
我被他说的哑口无言,突然想起在他更小的时候,在部队的院子里,见识过了非常正规非常壮观的消防演练,幼儿园的演练跟部队的演练一比,那可不就是过家家么。
这也就解释了他明明很喜欢看升国旗,而且会唱整首国歌,但在幼儿园的升旗仪式上他就很冷漠的站在队伍最后一言不发,看都不看向国旗。因为这和他见过的升旗仪式不一样,是他不认可的方式。
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有权力保持自己的看法,并且他有独立的见解我理应感到高兴,似乎我不能教他伪装自己的真实想法去迎合大众,但也不能纵容他与集体格格不入。
我对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幼儿园,就要做好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应该做的事,就算是表演,也要认真的表演,这跟一个人的见识无关,是学习的态度。
鉴于我讲道理的声音很大,他就顺从的答应了。但是我总觉得没有把这个道理讲透,他没有发自内心的接受。
作为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在社会的主流观念中他简直太不优秀了,不合群、不热情、性格软弱、内向,不擅长运动,反正不是一个开朗的自来熟的嘴巴甜胆子大的小可爱,家长们爱比较娃娃,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反面教材。在过去的四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教我如何教育娃娃,他是大家眼中的另类。
第一次当妈,要解决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如何调和遵循社会的公序良俗与坚持真我中偶然存在的小小矛盾、如何用一个最舒服的姿态融入社会并保有个性,对我来说完全超纲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他,因为幼儿园让家长写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缺点那一栏我随便写写就满了,可以续纸的话可能还可以写半篇。优点那一栏除了长的漂亮居然再也编不出来了,毕竟我是个很客观公正的人。
但是毫无疑问我的儿子是很爱我的,有一天他和我走在街上,突然之间把我拽下去亲了一下,我以为他又看到哪儿有冰柜,想买冰淇淋了才献殷勤,结果他并没有,而是笑眯眯的说:“妈妈,我感觉我有点爱你。”
哦哟,我感动极了,直接搬了一箱子冰淇淋回家!让他吃,敞开吃!
版权信息:本文为军嫂club读者投稿,转载请联系授权编辑:芽典欢迎投稿,稿件请发至邮箱:jsclu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sc/1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