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大草原最常见的一景
肯尼亚一瞥
文、图
潘真
几个怕冷的朋友商量着逃离上海,选目的地,竟然来问我,因为去年夏天我跑到肯尼亚,成功避开酷暑。
可我去肯尼亚,纯粹是为了看野生动物、看风土人情啊!
苹果电脑上的Safari,我每次看到,想的不是浏览器,而是狩猎远征;待真的驰骋在东非大草原,发现好些越野车身上都喷有Safari字样,猎游之旅。自然,这里的“猎”已非打猎,而是搜寻。
一
金合欢树,在天边,孤零零沐浴着晨曦。“野旷天低树”,树旁有白鹤,树后看不清是白云还是雪山。远远望去,我感觉跌入了亘古至今的永恒。
老外只用眼睛、用心来“拍照”
动物们活蹦乱跳地出现了,斑马、角马、猎豹、瞪羚、狮子、秃鹫、猎狗、大象,还有数不清的飞鸟……敞篷车一路慢慢开过去,我们站在座位上,探身拍、拍、拍。旁边的几辆车里,看着像是欧美人,和我们最大的区别——人家手里拿的,都是长筒望远镜。
清早气温特别低,手很快冻僵了,人缩回车里还直哆嗦;车又颠簸得厉害,尘土飞扬。我问黑人司机,不看动物时能否关闭车顶上的窗?刚刚还在用Kiswahili(斯瓦希里语,肯尼亚国语)跟对讲机那头交流前方情况的司机,立马切换成英语(同为肯尼亚官方语言),幽默作答:“Madam,doyouknowthemeaningofAmbusel?Aplaceofwhitedust!”既然安博塞利意即白尘之地,那就别指望这片国家保护区没有尘土了。好吧,只有裹紧外衣、蒙上面纱抵挡一阵了。
擦车而过的猎豹
大象要过马路了
说话间来到一个岔路口,只见大群的越野车泊在那里,等待不远处的猎豹捕食。旁边猎狗一家,则懒洋洋晒着太阳,就等猎豹吃剩的东西。我们也停车静候。可猎豹,偏偏懒得动弹,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大家唯恐错过更多别的精彩,只好继续赶路。
旅伴中有位前地质勘探队女队员,在野外搜寻金银铜铁锡一辈子,练就了火眼金睛。车行中,往往我等只见一片草色,她却惊喜地叫:“狮子!狮子!”循着她指点的方向开车接近,果然草丛里伏着一对狮子,其中一只正啃着血淋淋的角马;另一只已吃完了,抬起头,悠闲地眺望远方。那堆骨头,自会有秃鹫来剔干净。
听说,狮子最爱吃的是瞪羚,因其肉嫩且水分多;退而求其次是角马;仅在没有别的食物时才吃斑马。每年动物大迁徙,角马、瞪羚、斑马等数百万食草动物,从坦桑尼亚长途跋涉三千多公里,奔赴肯尼亚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紧盯着它们的,是狮子、鳄鱼等各种食肉动物。多少食草动物,命陨于此。大自然的食物链,够残酷!
酒店融在大自然中
某晚下榻的酒店,外观被营造成返璞归真的帐篷。餐厅里,有人为伙伴庆生,服务员端出生日蛋糕,围成一圈唱起《狮子王》里的“哈库拉玛塔塔”。通往房间的蜿蜒小路,树影婆娑,草丛里虫鸣唧唧,抬头看星空寥阔,月牙儿特别亮,令人恍惚误入了童话世界。可……会不会有野生动物突然闯过来?
第二天清晨去退房,忽见大堂门前的树枝上,胡乱垂着一溜溜鸟巢。后来在内罗毕马路上、在大草原,又见过各式各样的鸟巢。做足功课的同伴说,那些精致的才是织巢鸟的家,所以织巢鸟被称为“鸟类建筑师”。无论城市、草原,人鸟相处如此和谐,真羡煞钢筋水泥丛林来的游客!
二
出发前,按规定提前一周去打黄热病预防疫苗。年轻女医护人员千叮万嘱:外出一定要穿长袖长裤,脸上别忘了涂驱蚊剂,裸露的皮肤万一被蚊虫叮咬,打过预防针就不怕了;别喝外面的水,如没有矿泉水宾馆的水也要烧开才能刷牙……怕脏、惜命的我,几乎打退堂鼓!可一上飞机,领队就给吃了颗大大的定心丸:“我带了那么多非洲团,没有一个客人感染过黄热病毒。”针对我的顾虑,又补一丸:“那些打针的小姑娘,去过肯尼亚吗?”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我好奇了数十年的陌生之地。高中时初遇VOASpecialEnglish,磁带的第一段便是发自Nairobi的一条新闻。那是迥异于我们从小念的“中式英语”的货真价实的真英语啊!选择去肯尼亚,潜意识里这也是一大原因吧。
内罗毕,百年前还是到处沼泽与湿地的旷野,而今已成为东非最大的城市。曾在国际新闻里看见:三只狮子,大摇大摆走到内罗毕的马路上,附近所有车子都停下来,不敢惊动它们,等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来处理。因此,踏上内罗毕的那一刻,我心里又期盼又害怕:今天,会碰上狮子么?
烤肉餐厅菜单
内罗毕让我惊艳了。先是去了一座ShoppingMall。那建筑、那氛围,以及里面商品的种类、价格,都跟我家附近古北家乐福的差不离。不同的只是,进大门得排队过安检。除了各种肤色的游客,拖家带口的当地人显然中产阶层居多,孩子们脸上漾着无忧无虑的笑。当晚,在入选“全球五十佳”的烤肉餐厅享用非洲“百兽宴”。餐厅里人气好旺,各种肤色的食客谈笑风生,手执现烤肉和利刃的黑人服务生快活地穿梭其间……那一带多餐厅、咖啡馆、酒吧,内罗毕夜色璀璨,难怪有“非洲小巴黎”之誉。
无忧无虑的笑容,并不只属于中产家庭的孩子;在马赛人部落,孩子们同样开心,尽管他们一个个脏兮兮的,大群大群地野在草棚棚周围的泥地上,有的小脸上还叮着苍蝇。以一群席地而坐的孩子为前景,同伴为我拍照,按快门时,有个孩子朝我回过头来,诉求明确:“Onedollar!”
休息站的厕所
马赛人是东非草原最原始的部落,男子终年穿鲜红披风、手执棍棒,据说“骁勇异常,常令狮子闻风丧胆”。可我们见到的,却是能歌善舞的马赛男女,男的身材高挑、弹跳力好,与游客的互动明显是景区规定动作嘛。我在朋友圈分享照片,立刻有回声:“我那年去,也是这些面孔在表演!”酋长(世袭的)是一位青年男子,掌握部落的经济命脉。他讲着带口音的简单英语,引我们走进一间牛粪糊的、没有窗子的草棚棚,“爸爸妈妈睡床上,孩子们睡地上……”我冷不丁发问:“你睡哪里呢?”他愣了一下,说:“另外的地方。”退出时,我们笑言:“他是项目经理,应该睡宾馆吧。”
途中礼品店,难得一见的中文招贴
马赛人部落最后一档节目,当然是购物(是部落经济命脉的来源吗)。几位同伴买木雕,讨价还价时,卖主报价,居然是用一根小木棍直接写在手臂上的。买了一块MadeinChina大红格子束卡披上身的女生,忙不迭地上网查淘宝价,这一查竟发现此束卡出自义乌,价格比她还了半天的还便宜!
不单是旅游纪念品,酒店里的洗漱用品,仔细一看,不少也是MadeinChina的。我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三
此行一路上住的,都是当地五星级酒店。纳瓦沙湖乡村俱乐部,性价比最高。
我们在黄昏的蒙蒙细雨中入住。房间里连不上wifi,我跑去前台求助。路遇手托银盘的服务生,“MayIhelpyou?”我刚要开口,他见我拿着手机,露出洁白的牙齿笑问:“wifi?”遂接过手机,熟练地操作几下,还我。
艾尔莎庄园,野生动物夜间出没警示牌
一排带前廊的欧式客房,隔着蓊蓊郁郁的草坪,外面就是大片的湖水。猴子和鸟们窜来飞去,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湖面看似宁静,却暗藏凶险——曾经,两名台湾客人罔顾安全提示,夜里擅自跑去湖边拍照,闪光灯惊扰了水里的河马,河马走到岸边,把人吞了!
酒店一角
晚上的自助餐厅,有怀抱吉他的歌者。第一首唱的便是CountryRoad,中国人耳熟能详,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有同伴想点歌,可是点了一首又一首,偏偏都不在歌者的节目单里。歌者唱的,比我们平时听的英语歌更多一些热情奔放吧,在这样的雨夜,特别温暖旅人的心。我和同屋的姑娘沉迷于美食和歌,不知不觉成为餐厅最后的客人。夜深人静,有服务生进来收拾旁边的桌子,我们跟他打招呼致歉,他却大笑着摆手,歌唱般地宽慰我们:“Nonono,takeyourtime.It’sok.”曲终人散,回房间时,还有服务生给我们送伞、打手电引路。
酒店的服务人员,绝大多数是黑人,制服笔挺,训练有素,彬彬有礼,笑而露齿。
马拉河畔,穿校服的师生。下一刻,(也许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邀请不同肤色的路人合影。孩子们彬彬有礼,笑而露齿,有的调皮,有的羞涩
或问:见过当地穷人吗?也彬彬有礼吗?当然见过,这个国家贫富差距也蛮大的。有多次在大草原上野餐,酒店准备的餐盒对女生来说过量了。见我们剩了食物,第一位司机(一看就是不穷的)过来问能否送给他的朋友吃,我们赶紧把没动过的食物整合在一个餐盒里递上。他谢过,捧着餐盒闪了。稍后看见他和两个朋友在聊天,那两人正拿我们的餐盒吃得津津有味。第二位司机(一看就是穷的),问我们讨了多余食物,躲在一边自己享用,甚至有一次偷偷翻检我们集中扔在指定地点的餐盒。以至于下一顿野餐,我预先拿出一些直接给了这位司机。然而穷,并没有影响礼貌服务。
漂亮“帽子”
伙伴们都对肯尼亚女子的发型感兴趣。在途中一家礼品店门口,有女子发型酷酷的,我决定近距离考察一番。走过去,猛夸她的头发漂亮,原本严肃的那张脸瞬间绽开了花。其实我觉得那头发像假的,她倒也爽快,承认是cap。是帽子?我们惊呆了。原来,真的编那么一头发辫得去理发店,很贵的。后来,在内罗毕机场洗手间里,又见一女子,这回有经验了,夸她的帽子好漂亮,谁知她笑着回夸我的黑帽子好漂亮。好吧,我拿出梳子,梳起我的“黑帽子”,这下轮到她惊呆了。
作者简介▼
潘真,高级记者,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
著有《窈窕》《文化人生》《心动苏州河》《蓝色评论》《上海记忆》《申江往事》等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