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鸿先生逝于年,他没跟我亲口说过话,放心。但在参观徐悲鸿纪念馆时,我感觉他透过他的画、书法、与他人的信件和他的生平在speaktome(朝我说话)。悲鸿先生活在百年前,但出我所料,他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给了我的当下生活无限的revelations(启示)和思考。具体哪些启示呢?
1.文化观:悲鸿先生作为“世界公民”
可能是因为一直抱有一种线性的时间观、历史发展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自以为是地认为“现在”总比“过去”先进、“好”,觉得“现在”的人一定比“以前”的人要懂得多、对事物有更深的认知。可真是这样的吗?
拿“中西融合”这个话题为例吧。我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不同文化间的交融和碰撞是交通和信息都极为发达的当今时代的“特权”,以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是唯独当今的艺术家们苦苦思索的问题。
悲鸿先生的生平和作品provedmewrong(提供了反证)。徐悲鸿22岁就东渡日本学习美术,23岁在北京大学作导师,并写出《中国画改良论》。他24岁赴法留学,在欧洲一呆就是八年,曾在巴黎、德国、威尼斯等地习过画、驻过足。他跟现在的很多留学生大概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吧。
《中国画改良论》节选(我不太认同这其中的一些观点。“中”、“西”没那么二元吧?)
如果说他的简历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那他的作品绝对是他世界主义/多元文化的有力反映。早期,他用西方画的技巧和风格表现中国传统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和《田横五百士》因其大胆的用色、饱满的构图和以人物为主体的特征被誉为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先河。但我觉得这些作品多少是只是皮是中国的,肉还是西方的——徐悲鸿只是将欧洲经典画的人改成亚洲面孔、让他们换上中国的衣服、把背景改成中国的土地罢了。
《愚公移山》年布面油画
《田横五百士》-年布面油画
但不是所有悲鸿先生的作品都是如此。在如《漓江春雨》《月色》《喜马拉雅》等风景画和一些动物画和人物画中,悲鸿先生融化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边界。在他的水墨画中,你可以找到印象派的影子。而在他的油画中,从作品的构图、色彩你可以感受到东方的审美和意境。
《月色》年纸本水墨
《喜马拉雅》年纸本水墨
从最初的不同文化元素的拼接(类似multiculturalism概念)到后来的不同文化思想/审美的有机融合(跟polyculturalism概念相近),悲鸿先生拓宽了我对文化边界和碰撞可能性的想象。他真酷!
在参观的最后我在一楼问讲解员问题时,碰巧纪念馆社会教育部的老师来了。“徐悲鸿不仅艺术造诣高,而且有很深的艺术思想”,老师扶了扶眼镜,说道,“他这种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而现在也很少这样的人吧”。
2.心境:悲鸿先生作为创作者
悲鸿先生最触动我的大概是他的状态、心境。
在纪念馆的书法展览部分,一副对联手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将屏幕逆时针旋转90度查看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后来问社教部的那位老师我才知道最后那个字是“群”)这幅对联很令我感动。
我不禁想起《不在场》第十期节目“冬天好”中提到的“深度无聊”的概念。主持人重轻当时引述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里的解释:
“人类在文化领域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们拥有深刻专一的注意力,只有在允许深度注意力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文化。这种深度注意力却日益边缘化,让位于另一种注意力:超注意力。这种涣散的注意力体现为不断在多个人物和信息来源、工作程序间转换焦点。由于这种注意力不能忍受一丝的无聊,所以它也不接受一种深度的无聊。而这种深度的无聊恰恰是对于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高形式,那么深度无聊则是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一味的忙碌不会产生新事物,它只会重复或者加速已存在的事物……没有了放松和休息,我们便失去了倾听的能力……倾听的能力恰恰是以深思的专注力为基础。而过度积极的主体无法抵达这个领域。”韩炳哲《倦怠社会》
据纪念馆的解说词介绍,徐悲鸿曾花很多时间在柏林动物园和佛罗伦萨的经典雕塑前写生。此外,介绍还说悲鸿先生还有睡前仔细端详、观赏印章(我忘了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待我下次回纪念馆再核实了)的习惯,临终前也是如此。写生和观赏是极其需要觉察力、专注力和定力的,而这些能力和感知又恰恰是艺术创作的基石。看来,悲鸿先生思想如此深邃不是没有任何原因的。心之“静”和“飘”是思的“妙”和“不群”的来源,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静”和“飘”又是如此的稀罕。
唉。
3.态度、品行:悲鸿先生作为人
“妙”和“不群”表示超然脱俗,但不代表高高在上、阳春白雪。在我看来,悲鸿先生高明但丝毫不高傲。他很有自己的态度、格调,但非常谦虚。
他会很仔细地给年轻人回信。你看,他还会在信纸上演示如何画马的各个部位。那马嘴、马蹄是不是很可爱呀?
被称为概括悲鸿先生核心艺术思想的以下摘自《礼记·中庸》的段落大概也是他品行的写照:
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
还没来得及看第四层的展览,纪念馆就关门了。走出纪念馆的大门,天色已微微暗下来。马路上车水马龙。我期待下一次再次迈入这个神奇的时空与悲鸿先生对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mazx.com/ahqz/8288.html